因為想看見天空‧陳飛豪 攝影展

WANNA SEE THE SKY
展期:2010.9.24(五)-10.6(三)
開幕茶會暨講座9/25(六)16:00-18:00
講座主題:消失的天空─真實與虛幻的交界
與談人:陳飛豪、王怡人(藝術家兼黑盒子沙龍主持人)

展覽地點 | 1839 Little Gallery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20號地下樓交通資訊

因為沒有天空,所以想看見天空。
因為有了想像,所以當圓鏡反射的光照映在天花板時,我們也可以說它是太陽。

這並不是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因為人類之所以能夠認識某件事物,或許不是因為它的本質,而是其被「觀看」的方式。

自從攝影被援用為藝術媒材後,其身份就不再是人們紀錄的工具,藝術家反而可以藉由思考其特質作出更多創意性的發想與創作,其中想必包括了如何解讀人們「觀看」事物的方式。在後現代思維的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某件事物的了解,不一定取決於其真正的內在本質,反而是其「觀看」它們的方式,如果這份「想像」投射到了別的事物上,我們就會發現,彼此的界線越來越模糊,即使是約定俗成中毫不相干的事物也有可能會出現相似之處。本作〈因為想看見天空〉中,以人造物去比擬幾千年來亙古不變的大自然產物:「天空」,除了希望藉由人類心中對天空的想像,模糊它們的界線外,最重要的是去重新思索我們「看待事物的方式」與攝影間的關係,因為詮釋一個虛無飄渺「想像」的利器,想必就是一個最「真實」的視覺語言。

在前作〈Connecton〉中,我以自我身體比擬外在世界的事物,藉此了解「自我」這個主體與各種事物間的關係。延續該作,我持續地去思考事物間在形貌、本質上的關係。藉由攝影這個能夠直探事物真貌的媒介,我發現,人們解讀某件事物的關鍵,有時並非是這件事物的本質,反而是人類對它的想像。為了詮釋這份「想像」我使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或者說是人造物),如壁癌、反射在玻璃上的燈光、空白CD唱盤,去一點一滴堆砌出「天空」的樣貌。我之所以會以天空為主題,是因為它就像海洋一樣,是從古至今從未改變其形貌的事物,也是能夠反映自然的最佳代表。究竟是廣大無垠天空所存有的神秘力量讓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都能反映出它的樣貌?還是人們藉由「觀看」的力量重新解讀了天空的形貌?這兩個問號,我想是我希望交付觀者們去解答的問題。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