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俊毅 京都映像 攝影展 (9.9-9.21)

Reflections of Miyako 京都映像 – 吳俊毅 攝影個展 展期:2011 September 9 (五) ~ September 21 (三) 開幕:2011 September 11 (日) 14:00 地點:1839 Little Gallery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20號地下樓)【交通資訊】 2010年11月,我在京都。旅途結束的前一天,去了宮川町 (Miyagawacho)。穿梭在夜幕低垂的狹窄巷弄裡,看著從燈籠所散發出的微光,倒映在町家 (Machiya日本傳統城市民居) 的門板上,有股時光倒流的感覺。信步漫遊間,一連串木屐踏在石板路上的叩叩聲由前方街角處傳來。此時,一襲華麗和服的舞妓伴隨著腳步聲出現在眼前。 「Konbanwa~(晚安)」我出聲打招呼。儘管倉促的腳步透露出趕路的訊息,但舞妓還是面帶笑容,優雅的微微欠身回應:「Konbanwa。」 那是一次印象深刻的偶遇。雖然相機收在背包裡,沒來得及記錄,但回想起那片段,畫面依舊是如此清晰。在京都旅行的日子裡,常常會遇到無法用相機捕捉的時刻。沒有記錄到的畫面,存放心中;而用相機拍下的,稍加整理後,成為這次展覽中與大家分享的照片。 過去幾年,在不同的季節裡拜訪京都和其周圍地區,以庭園、古寺、藝妓、花蕊為主題,拍下自己所體會到的,京都的美。京都的獨特,已有許多人用文字做精采描述。但要將這些有形與無形的感覺用攝影表達,並融入自己的想法,比我想像的困難許多。為了在時間與空間上取得更大優勢,另一方面也做更深入的體會,我盡可能將待在京都的天數延長,並以不趕路為原則,放慢腳步,在這個迷人的古都裡四處走訪。 拍攝過程,除了透過預約的方式提早進入景點,也參考了當地前輩的經驗分享,拜訪一些較不為人知的地方。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幾天早於其他遊客進入嵐山的天龍寺後,所感受到的靜謐。那時天尚未破曉,萬籟俱寂,我在四下無人的和室裡,一邊恣意的享受這難得的美好,一邊小心翼翼的設定好相機,等待曙光的來臨。 隨著拜訪京都次數的增加,對京都的感覺從似曾相似轉變為現在的親切熟悉。雖然在每次旅途中的探索都讓我認識京都不同的面貌,但對京都的喜愛卻是始終如一。 面對這樣一座有著悠久文化與傳統的古都,還有太多題材可供挖掘,而我對京都的眷戀攝影也將持續進行。

濕而復得 楊文卿濕版攝影展 (9.17-10.16)

展期:2011/09 . 17 (六) ~ 2011 / 10 . 16 (日) 開幕與講座:2011 / 09 . 17 (六) 14:30 主講:蕭永盛 (美學書坊負責人)、邱奕堅 博士 (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助理教授)、楊文卿 (自由攝影/大學攝影兼任講師) (展覽/講座免費,歡迎 來信預約 info@1839cg.com ) 地點:1839 當代藝廊 (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20號地下樓)【交通資訊】 濕版火棉膠攝影術(Wet Plate Collodion Process),俗稱的玻璃版底片。源起於1851年,英國人,弗雷德里克        斯科特 阿伽(Fredrick Scott Archer 1813~1857 ),把火棉膠(Collodion)應用在攝影術上, 此法所產生的影像在花費上,影像的清晰及穩定性上大大優於達蓋爾銀版攝影術(Daguerreo type)及卡羅攝影術(Calotype)成為當時的攝影主流。在攝製過程中攝影者從感光層(片基製作),拍攝,顯影,定影,水洗都需在玻璃版濕潤的情況下完成,濕版攝影因此得名。 此次展出的作品嚴格上是對此攝影術的初體驗, 內容上以靜物為主,讓日常生活中被棄置的物件,藉由濕版的影像特性賦與新的生命,沒有任何一張濕版作品是相同的(感光層的塗佈,溫度,操作過程都是變因),無法預期的拍攝成品是此攝影術最大的挑戰與迷人的地方。在數位影像充斥的今日,希望藉由此“手工藝”啟發不同的影像思維。